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军火贸易和对日图谋  (第2/4页)
啊?    但是偏偏朱明王公私分明。    而且他的产业也是会缴税的——甚至在军火这个行业上的税率还相当高。    所以朱道桦并不会限制军火贸易。    能够用军火贸易的利润持续的投入到武器研发上,形成正向循环,把军工产业培养出来,绝对是不亚于后世的汽车产业的一大产业链的。    而且靠买武器是成不了强国的。    后世的那些大国哪个不是有自己的军工产业链。    哪怕就是印度。    不也追求阿琼和光辉么。    能不能做到暂且另说。    光是这份志气。    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里面。    怎么也能排得上号吧。    朱道桦并不怕军火交易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    别的不说。    光是黄火药这样的东西,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让日本等国放开了去研究。    如果不是运气逆天。    怕是十几二十年也搞不出来。    发射定装雷酸汞火帽加上黄火药作发射药的纸壳弹的火枪。    手榴弹、迫击炮。    这些东西可都是“消耗品”。    “因为巴淡岛地盘狭小,因此手榴弹和迫击炮的供应都是限量,而且价格相对昂贵,因为黄火药的原料来源极为珍贵,产量非常小...”    朱道桦道。    “所以我们还可以出售手榴弹的拉索引火装置和只带点火装置没有填充火药的炮壳,到时候填充黑火药也同样可以使用。”    朱道桦说的也没错。    黄火药确实产量不高——这当然不是因为什么原料来源极为珍贵,存粹只是因为现在明军的陆海军都在进行“黄火药”换装。    自己用都不够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