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_第三百零二章 内需不足的问题《拜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二章 内需不足的问题《拜求月票》 (第1/5页)

    z

    在一九八零年的时候,吉林江北机械厂就凭借军工汽车发动机,还上了摩托车项目。由于那时他们的军品情况不错,不能让它同时抱两个金娃娃,于是上级就要求他们将摩托车项目转给了嘉陵生产。

    前年的年底,按照兵总的统一部署,江北机械厂转产奥拓。要说兵总的计划思想自然是很美好的,重庆长安、吉林江北、湘潭南、西安秦川等四家奥拓统一组装一款车型,由长安统一供应覆盖件,零部件在系统内统一配套,迅速就能形成大批量,总体上解决兵总系统的军转民问题。

    然而市场并不按照人的计划走,零部件近亲繁殖,难保优生优育,而长安凭白无故多了三个竞争者,心里自然不痛快。而由于供货半径太大,单台成本也降不下来,江北每造一辆车就亏一万元。

    西安奥拓后来改产福莱尔,小火一把后转让给了电池大王比亚迪,改产电动车了。南北奥拓则都气息奄奄。到一九九九年兵总分家成立南北两大集团,江北的奥拓也就彻底停产了,七年时间累计产量不过五千辆。

    尽管江北机械厂造车二年,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负债累累,濒临破产,以至为了发工资,把上好~冲压设备都低价出售了。

    到了后来,长安拓还卖的可以,江南奥拓奄奄一息,江北奥拓成了精灵,西安秦川奥拓改头换面成了比亚迪福莱尔,最终活的还算好地是挂铃木车标的奥拓。

    从这个例子上面,范无病能看出来一点,国内的国有汽车工业发展的不好,并非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主要是政策方面的不灵活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而对于合资厂而言,又受到了合资方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