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9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3节 (第1/5页)

    比如这次永陵挖掘。

    虽然项目从明面上看起来从头到尾没有半毛线的敏感色彩,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挖掘项目。

    但立项书终究是个红文文件,海对面完全有可能动用一些除了卫星之外的探测手段。

    反正高低就花一些钱嘛,经费就是为这个目的用的。

    类似的例子可不是没有过,兵马俑二号坑当初在挖掘的时候就抓到过不怀好意的人。

    因此经过事先商讨,最终潘院士和姜成谷等人做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

    在无人机的遥感模组上配备一套中科大电磁信息空间实验室的遥感模型,把戏份做足。

    这个遥感模型理论上比较先进,同时信号又很好识别,很容易被捕捉截流。

    这样一来。

    潘院士和徐云的入场既变得合理,重力梯度仪的保密性也同步得到了增强。

    当然了。

    需要说明的是。

    潘院士和姜成谷他们不是担心重力梯度仪泄露后被仿制——此前曾经提及过,重力梯度仪真正核心的在于测绘模组和结构,这都是徐云通过奖励图纸才得到的突破。

    也就是海对面即便知道了盘古粒子可以用于仪器测绘,也依旧很难仿制出来。

    潘院士……或者说上头真正担心的,是重力梯度仪本身的存在被外部知晓。

    如果海对面或者其他大国知道兔子们搞出了重力梯度仪,那么他们必然会大幅度的增加军费用以核潜艇的升级。

    这样一来。

    除非立刻爆发三战,否则时间一长,重力梯度仪的威慑性恐怕就会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