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88节 (第1/5页)
毕竟单个光子太难搞出来了。 像后世大部分实验室使用的‘单光子’,实际上都只是能量光子,一般通过hbt实验或者g2检测。 因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能制造出最小能量的频率倍数,理论上生产出的就是单光子。 比如说你有一袋子相同的第三套一元硬币,每枚硬币重6.1g。 那么分拣的时候只要看电子秤的示数,出现了6.1就代表分拣出了一元硬币,整个过程不会靠手去“摸”硬币。 也就是靠着数值而非现象来生产光子。 真正的单光子生产起来非常非常复杂,比如衰减激光脉冲啊、自发四波混频啊、或者人造原子辐射单光子等等。 这些技术即便是徐云他也搞不出来——或者说很难在几个月内搞出来。 而能量光子呢? 这个概念在1850年显然没法服众。 因此徐云最终思索再三,还是决定用电子替代光子。 可电子也有个问题啊: 电子虽然容易产生,但发射起来却并不容易。 目前徐云能做到的电子发射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射阴极射线。 可阴极射线在发射的时候有个致命缺陷——它产生的束团都很长。 有点能散后,纵向发射度就很拉跨了。 因此摆在徐云面前的改良方法只有三种。 一是场致发射。 二是搞个半导体光阴极,里面加上碲化物,锑化物和iii-v化合物几种东西。 然后再弄出个超时代的精细光栅差不多才能搞定。 三就是自己搞个多重组合环节,筛选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