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1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4节 (第1/5页)

    而对于一枚降能的中子来说。

    它的‘一生’则要经历慢化和扩散两个过程。

    其中慢化的平均时间称为慢化时间,扩散的平均时间称为扩散时间。

    中子寿命呢,就可以表示为慢化时间加扩散时间——这应该算是小学一年级难度的加法……

    换而言之。

    中子在一次核反应中存在的时间,可以用自由程除以运动速度得到,也就是对平均能降进行积分。

    等到了这一步。

    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便出现了。

    这也是一个在量子力学与流体力学、以及电动力学中都广泛出现的概念:

    流密度,j=pv。

    所谓流密度,指的是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内物理量变化的一个量。

    从它的样子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

    密度乘以速度。

    密度代表着微元,而速度是与系统边界相垂直的,这表示着离开或者进入系统的微元。

    在核工程中。

    取中子密度为n,则有中子通量密度,也是中子流密度中子Φ=nv中子/(m^2·s)。

    也就是每秒经过单位面积的中子数量。

    既然中子通量密度可以衡量体系内中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到宏观截面Σ具有反应概率的物理意义,所以就可以定义核反应率r中子r=ΣΦ中子/(m^3·s)。

    这代表着发生核反应的概率,也就是平均单位体积内单位时间内反应掉多少个中子。

    这个概念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徐云指出的地方,便是两个步骤中中子密度的对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