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美食录_临安城美食录 第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临安城美食录 第38节 (第5/6页)

限制、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都热卖的饭食。

    从清晨开始,“来一份凉皮子”、“两碗凉面,不加辣油”之类的话便响彻店内, 一直持续到正午, 偶尔有些点稻米饭配腐乳rou或小鸡炖蘑菇的食客,但大部分还是凉皮和凉面。

    到了晚上, 就更是凉皮凉面的主场了。

    究其受欢迎的原因,大约还是老生常谈的天气炎热。但林稚觉得, 这凉皮凉面的销量还能更上一层楼——毕竟刚过头伏而已,真正的三伏天还没到来。

    像鸡蛋灌饼一样, 凉皮凉面也得到了升级,配菜从单一的黄瓜丝变成更多选择的胡萝卜丝、青瓜丝、绿豆芽、黑白熟芝麻, 还有酥香酥香的黄豆碎……若是有油香酥脆的炸花生米就更好了。

    除了配菜以及油泼茱萸酱、rou末茱萸酱、芥末辣油等酱料, 还有后世凉皮里的常客,牛筋面。

    这东西在前世不起眼, 几乎每一个凉皮店里都会出售,做法却很复杂。

    单说揉面、饧面这两个步骤就要花费一上午时间, 然后把面团用清水略洗几遍,擀面,切条,上锅蒸熟,又要用一个下午。一天下来, 这牛筋面才算做好。

    虽然工序麻烦, 和机器做出来的也有些差别,但好在效果不错。吸饱汤汁的牛筋面, 那种似面筋非面筋、似凉皮非凉皮的口感, 结结实实地迷倒了一大批宋朝人民。

    “这凉皮子要是一年四季都卖得这样好就好了。”

    刚向他们汇报完这几日的业绩, 沈小七还没高兴多久,突然没头没尾冒出这么一句。

    好端端的,怎么还未雨绸缪起来了?

    林稚给他讲从高高的谷堆上面听来的过去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两个女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