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渣被逼考科举 第51节 (第4/7页)
面不改色,淡然回看程箴。 程箴顿了下,以为自己猜测错了,将那股不安压了下去。 程子安不担心项伯明的事情,事发时,那么多人亲眼所见,随便问问周围的邻居,便能知晓他的德性。 如今项伯明躺在家里要死要活,邻里之间对他的风评就更不好了。 崔家在准备与项三娘子的亲事,礼节周到,任谁都无可指摘。 以文士善的聪明,不可能蠢到替他翻案,项伯明也不值得他翻案。 程子安却并不如闻山长那样以为,若真是如此,那就简单了。 多收蒙童而已,府学拿出一间课室,派出几个先生,多出点笔墨纸砚,出不了几个大钱。 至于蒙童如何来回,府学可以撒手不管,随便就可应付过去。 程子安思前想后,凝神分析之后,道:“文士善要老师多收穷苦百姓家的蒙童,说出去,任谁都无可指摘。我以为他出身贫寒,会脚踏实地些,却没想到他如此虚浮。” 真正要解决穷苦出身孩童读书难的问题,如后世一样,朝廷免费办学,义务教育。 想要让穷人读书之后能得到公平,则是朝廷彻底取消恩荫派官。 最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打破官身的种种优待,恩荫子孙的举措。 更改大周律,官身与平民犯法,一视同仁。 文士善是苦出生,他如今可不是当年的苦学生。他的想法,听上去很冠冕堂皇,其实就是空中楼阁,不落地。 程子安赞同他让穷苦人家的孩童进府学读书,先不提他的用意,他用的方式,就大错特错。 明州府的穷苦百姓,远远多于权贵富绅。 府学并没那么大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