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216、217章 楚材晋用?郑材楚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217章 楚材晋用?郑材楚用! (第7/9页)



    听得这些话,即便是子产那也是眉头紧锁,不由得开始担心起来。毕竟楚王所给出的承诺,实在是让人有点受不住啊。

    至于其他楚臣,则更是对楚王的这种“博大”胸怀感到无比的赞叹,甚至开始为自己能够置身在这章华宫中而感到无比的光荣。

    这要是换做旁人,只怕早已是感激涕零,五体投地的了。

    可楚王要招揽的偏偏是李然,而他李然最不吃的就是这一套。

    于是李然放下手中杯盏,起身慨然道:

    “禀大王,李然曾听闻,天子应该要经略天下,而诸侯应该要治理封疆,这是古代的制度。”

    “现在您的封疆之内,又哪里不是国君您的呢?大王您如今治下之人,又有谁不是国君的臣下呢?所以《诗》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而,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这样,上下和谐,便可以处置天下所有的事情了。”

    这里要提一句,后世对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句话其实是存在一定误解的。

    所谓“普天之下”,指的实际上并不是土地,因为毕竟按照周王室的分封制,周王朝的土地早就分给了诸侯,而诸侯又分封给了大夫。

    “王土”二字指的是名义上拥有,但实际上却并不拥有的东西,更多的乃是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而正所谓“守土为民”,土地虽不归“王”所有,但这些土地上的生民,却仍是“王”所必须要承担的义务。

    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真正的解释应该是:以天下之大,其实都是你身为“王”的责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