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434章 子产的忧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4章 子产的忧虑 (第4/5页)

陷于世事纷乱,不能替我们郑国谋得一条永泰之法来!侨虽励精图治,但奈何始终不能遂愿,此皆侨之无能啊!”

    “大夫此言过谦啦!大夫为政,不毁乡校,人人皆可畅其言;封沟洫,作丘赋,为郑国庶民谋生;铸刑鼎,严明纲常;对外又能审时度势,周旋应对,于晋楚皆可不失其节;此间种种,大夫都可谓是有义、有节、有理、有利!”

    “大夫秉政,放眼古今也完全不逊于任何人,堪称治世之典范!大夫实是不必如此自谦。”

    子产哑然失笑,并是不由得一阵摇头:

    “子明啊,郑国眼下虽是国富民立,但如今郑国上下,奢靡之风盛行。只因侨此前想方设法的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更是为上下团结各穆族而许了诸多利益,如此一来,民众也好,穆族也罢,均是愈发的奢汰起来。”

    “而丰段,他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如此的翻江倒海,本质上也正是利用了彼时国人们对于我郑国富而不均的现状所表现出不满。要不然,也断然不会如此就轻易让他成事!……侨本想,这后继人若能有雷霆手段,当可避免郑国就此倾覆,但思来想去,实无人可选啊!”

    李然闻言也是陷入了沉默。

    的确,游吉、印段等人性格平和,也没有乱世重典,大刀阔斧的决心。而驷家的驷颛审视夺度,虽有一定令行禁止的勇气,但毕竟此人是驷带之子,其内心深处到底是如何想的也不得而知。何况此人年纪尚浅,论资历也是不够的。

    至于郑国国君郑伯宁,则本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主见之人。郑国若想要往后举直错枉,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