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章 (第2/3页)
立品牌的决心。这三年她们没闲着,维持着买手店的同时,反复打磨设计理念,精心雕琢设计细节,持续寻找合适的设计工艺,与三年之前头脑一热的冲动相比,雄心壮志未变,心态和准备却更加成熟,姜来甚至觉得,不得已的推迟倒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曾虹的设计,对面料和工艺要求都挺高,初始阶段又不敢把规模铺得太大,导致找工厂很是困难。大工厂看不上她们这些小单,小工厂的实力又达不到要求,两人拿着设计样稿和制版图,在江浙沪大大小小的服装工厂绕了好几圈,好不容易才找到几家合适的服装工厂。 谈好要求、对完细节、核定价格,两人都觉得信心满满,回京的路上,一路都在兴致勃勃地商量接下来的营销策略,只待工厂将样衣做好立马开拍。可是,在收到样衣的那一刻,两人却都傻了眼—— 这样衣好像是她们设计的那款,仔细一看却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儿。衬衫腰身缝合线位置偏差,本该是修身的款式,现在却宽松得像睡衣;裤子拉链没对上,本是隐形的设计,现在却明晃晃地露在外面…… 两人仔细检查了一番,第一批十款样衣,居然有六件达不到要求,根本没法用。 曾虹和姜来兴冲冲的劲头一下被泼了盆冷水,也领悟到,创立服装品牌和经营买手店虽有相通,但又完全不同。 做买手最重要的是眼光、决断力和经营能力,可看到的毕竟大多是实物,不需要承担生产的风险。自己做服装就不一样了,要将脑海中一个虚无的概念从无到有,需要协调和配合的环节大大增加,每一个都可能是潜在的风险点。就拿这次的样衣来说,本以为制版图清清楚楚,事先交流沟通也没问题,谁能想到还能出现那么多差错?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急得火烧眉毛也没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