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_第三十二章 触底吏治(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触底吏治(1) (第1/4页)

    崇祯皇帝不怕规谏,不怕自己做的事情被人指摘,受人质疑,人非圣贤,谁又能确保自己做的事情,就一定适合当下的环境?

    至少崇祯皇帝不能做绝对的保证。

    这世间哪有那般多绝对。

    尽管他是大明天子,可那又能怎样呢?

    坐上这尊皇帝宝座,看似高高在上,生杀大权于一身,可时间越久,崇祯皇帝的内心越是孤寂。

    放眼望去,坏掉风气的大明,到处都是窟窿,到处都是隐患,这让崇祯皇帝愈发厌恶一类人。

    明明是为了利益,却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以祖制不可违,社稷必乱等口吻,阻挠着大明向好的方向改变!

    活着,挺累。

    崇祯皇帝以中旨之名,以朝局不稳为由,没有举办廷推,就明确新内阁首辅人选,罢黜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吴宗达,擢黄立极、刘鸿训入阁,此事在朝引起轩然大波。

    明制,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制度是没错的。

    错的是人心。

    受累年不绝的党争影响,让廷议也好,廷推也罢,渐渐都变了味道,成了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的标志。

    在这等关键的时期,崇祯皇帝怎会允许朝中的斗争,朝着过去那种氛围倾斜,他要强势扼制这一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