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_第五十八章 京师大学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 京师大学堂 (第1/4页)

    皇权不下乡,宗法大于国法。

    这是大明的标配。

    亦是崇祯皇帝一直想改变的。

    倘若能在大明治下的地方,筹建起‘乡、镇’一级的常设基层,那么大明的公信力、组织力、动员力,无疑都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若是能够更进一步,深入落实到村一级,那绝对算颠覆原有的统治思维。

    然而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非所想的那般容易,甚至可以说堪比登天还难。

    仅在崇祯皇帝心里,所能想到的一座座大山,就不是那般好搬走的。

    士绅、大小地主等特权群体,在地方上的实际控制和影响力。

    主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士农工商’所传承悠久的思想问题。

    土地生产力,总体偏下的核心所在。

    大明赋税制度,多数作用不到特权派身上等等。

    想要着手破局,还叫大明的总体态势不乱,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就是一步步的改,一步步的调。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手里攥着实打实的兵权,拥有听话忠诚,能打仗的新军,发挥好集体的优势,开展扫盲工作,这不就是妥妥的拥趸派吗?

    先立足于北直隶这一核心基本盘。

    掌控住这一根本所在,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扩大,山陕两地,辽东地区……

    大明的所有问题,都能一一得到妥善解决。

    “看来…代表多元化的京师大学堂,要给它先立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