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章 (第2/3页)
从许烟杪的心声,谁能听不出来许烟杪是被诬陷的啊! 倘若没有心声,倘若换个官员,对方已经含冤入狱了。而自认为被冤枉的相关考官也逃不掉。 ——本朝就有过相似的例子。 天统十二年的科举,有一名举子与其友多次拜访一位程姓官员,与其交往甚密。 会试前,举子们拜访京中官员是科考惯例,这原本是无妨的,然而,完蛋就完蛋在,这官员在之后恰巧被任命为主考官。 更完蛋在,这举子性情疏狂,又才气雄逸,乃江南解元,押了几道题,骄示于众,进考场后,题目正正好中了,这举子得了状元,又传出其友之前给过主考官金银(实际上是友人请程姓官员为其父撰写墓志铭),提前得了试题。 友人被下狱,这举子也受牵扯下狱,经过多番拷问,二人始终不承认自己的贿赂罪名,然而仍是被罢黜了功名,而涉案主考同样被捕入狱,最后丢官弃爵。 * “你所说,许烟杪会见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此时正色起来,一拱手,再看向太孙:“太孙殿下,请明言,臣那晚在何处面见许司务?” 太孙张口:“当然是在你自己家。” 礼部侍郎沉沉盯着这个污蔑自己的人:“可臣那夜有事宿于大将军府上,举府可证——殿下是突然发难,臣并不能事先串通将军府的短工、长工,陛下一召便知。” ——是的,大将军懒得搞卖身契,家里都是雇佣过来做工的长短工。 老皇帝便叫锦衣卫到大将军府,带人去审问。 好一会儿,锦衣卫带着证词回来了。 这一次是正经的证词,从府中下人口中问出来的。 “陛下,证词在此,那些人都言大将军当晚确实私会一人,自黄昏时分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