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文人之春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人之春篇 (第5/7页)

面对阎王!回到赵光义眼皮底下,一举一动让全天下人都看得见!无论如何,都比不明不白死在外面强!

    顺利拿下赵普后,赵光义又做了2件让历代文人顶礼膜拜之事,让文人们从春天直接进入了盛夏!

    修书,在我们民族文化内核中例来都是件经天纬地的大事。除传承文明的基本功能外,更多的是种象征意义。凡有这种以国集书,继往开来的行为,都代表那个时代是昌盛富足的、当时那位国君是圣明贤良的。如《永乐大典》之于朱棣,《四库全书》之于乾隆。

    3月17日,刚做了5个月皇帝的赵光义命翰林学士李昉等10多人编纂92类、500卷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和55部、4558类、征引各种书籍达1689种、478.4万字、1000卷的百科类书《太平总类》(赵光义爱读书是史上出了名的。《太平总类》因修成后供赵光义御览,每天3卷,1年看完。因此改名《太平御览》)

    接下来赵光义做了件更大的事——修崇文馆。

    回顾历史,不管国家怎样动荡、生民怎样涂炭,我们从不曾扔下自己手里的书本和心里一直固守着的文化信念!就在五代这样的乱世,都一样存留着“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它们就是当时官方存储天下图书,集纳世间才俊之地。

    但它们此时早已破败不堪了。宋太宗亲自到三馆看了看,摇摇头走了。随即下令在左升龙门东北为三馆选新址,即日起昼夜施工,不惜成本,要好要快,要比皇宫还要美观精美!就连馆内亭台楼阁的设计图纸,都是皇帝亲自画的。

    太平兴国3年(978)正月,新三馆建成。开光之日,举国瞩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