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 (第9/16页)
爱因斯坦的大会上,提出了一个理想实验: 为了摒弃观测行为对电子双缝干涉中电子行为的干扰,通过某种方式在电子通过双缝后才进行观测。 它的思路是这样的: 从光源发出一光子,让其通过半反半透镜1,光子被反射与透射的概率各为50%。 之后,在反射或透射后光子的行进路径上分别各放置一个全反射镜A和B。 使两条路径反射后在C处汇合。 C处放有两探测器AB,分别可以观察A路径或B路径是否有光子。 接下来。 如果在两个探测器前的C点处再放置一个半反半透镜2,便可以使光子发生自我干涉。 适当调整光程差后,可使得在某一方向(A或B)上干涉光相消,此方向上的探测器总是无法收到信号, 与此同时,另一方向上的探测器则必定会总是接收到信号。 这个实验之所以叫延迟选择实验,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光子已经通过半反半透镜1之后,再决定是否放置半反半透镜2。 也就是说在光已经决定完选择波动性还是粒子性之后,我们再去放置半反半透镜2去观察它。 实验最开始提出的时候是一个思想实验,但后来经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曾经刊载于Science。(DOI:10.1126/science.1136303) 理想的单光子源早在1974年就已经问世,上面的惠勒实验中的单光子源利用的是金刚石N-V色心的缺陷。 3、量子擦除实验也是经过实验验证的。 量子擦除实验聊起来比较复杂,也就是所谓‘八纳秒内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