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三百二十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玩的可真特么大 (第3/16页)

党和粒党,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

    随后谢顶男生摸了摸自己稀疏的头顶,继续说道:

    “牛顿爵士本人早期坚持的是微粒说,不过在收到肥鱼先生的那封信后,他的态度便改为了中立,并且发现了波动说的有力证据之一——牛顿亮斑。”

    “待牛顿爵士故去,波动说便盖过了微粒说。”

    “接着在1807年,一位名叫托马斯·杨的年轻人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在发光源前面放置一块有两条夹缝的不透明板,光或粒子通过夹缝,最终抵达感光底片,通过底片分析其物理性质。”

    “如果底片形成的是干涉条纹,那就说明是波产生了干涉。”

    “如果底片是两条亮纹,那说明粒子像小球一样穿过两条夹缝打在感光板上。”

    “最终底片上出现了干涉条纹,由此波动说的风头更甚,波党占据了绝对优势。”

    “甚至还有人给粒党打造了一副棺材,放到了粒党知名支持者威尔金斯·约尔的门口。”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去年,才被罗峰同学你所展示的光电效应给扳回了一城。”

    啪啪啪——

    待谢顶男子说完,徐云便主动鼓起了掌。

    很早很早以前提及过。

    在十大物理实验中,有一个实验占据了其中的两个名额。

    这个实验就是杨氏双缝干涉。

    它的设计方案就像谢顶男生所说的那样,靠着夹缝来观察光的属性。

    简单而又容易上手。

    甚至花两吨早餐钱,你也能在家重复这个实验:

    找一支激光笔,一张稍微硬一点的纸或者薄塑料片——建议用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