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八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上) (第2/8页)
所以这时候呢,就要上另一个技术手段了。 那就是磁-光囚禁阱。 磁-光囚禁阱简称磁光阱,代号MOT。 在《自然》杂志2019年评选出的百大微观实验中,磁光阱位列第58位,是一个非常非常精妙的实验设计。 它利用了磁场和光场,慢慢的将微粒变得可控可聚集起来。 MOT具体的方法是在z方向上安装一对反亥姆霍兹线圈,则在xy平面上是沿径向分布的磁场。 正中心磁场为0,在磁场不为0的地方,会产生塞曼分裂。 塞满分裂的能级为AE=guBBz/h,而能级劈裂的大小与磁场大小有关,磁场大小与空间位置有关。 所以在存在MOT的情况下,二能级原子会受到一个Ft的力。 此时施加两束对射的圆偏振光,当磁场正向时,相较于o 的光,o-的光失谐小,更接近与原子共振。 因此原子会沿着o-的光传播方向移动到磁场接近0的位置。 磁场负向的地方则相反,最终还是会将原子推向磁场接近于0的地方。 最终。 原子就会被囚禁在磁场为0的点上。 这个原理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MOT可以聚集很多的原子,一次大约可以聚集千万以上的量级,同时原子密度也会比较大,大概在10^93左右。 就相当于有一辆铲车,把停在高速路上的所有汽车都“推,到了一起。 当然了。 传统MOT的实验对象是原子,实验的时候加入的都是原子气体——没错,都是气体。(气态金属原子这概念不知道现在的课本上讲过没有,印象中应该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