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三百三十六章 再见了,1850!(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再见了,1850!(三) (第6/15页)

迹象。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个原理:

    大家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在校外的文具店见过那种一板有好几百个洞、一毛钱或者五毛钱可以戳一个的洞洞乐吧?

    这种洞洞乐就像是排列整齐的晶体板,一个电子触碰到晶格,就会把那个洞戳破.....也就是晶体变黑。

    因此当你把一束电子打上去后。

    只要去统计那些被戳破的洞,就可以模拟出电子的运动轨迹了。

    干涉条纹就相当于一个100x100规格的洞洞乐上,每隔10个格子就会出现一排竖直被戳破的小洞,观测者就知道电子发生了干涉现象。

    斐索曾经用引雷针吸引闪电来轰击晶体板,成为了第一个发现电子会在晶体板上留下对应痕迹的人。

    随后徐云引着斐索来到cao作台边,对他解释了一番加速器的原理:

    “.......斐索先生,大致就是这么回事。”

    “为了避免我们再出现特里先生说的‘晶体板质量问题’,我就让汤姆逊先生请您过来一趟了。”

    斐索闻言,玩味的看了眼乔吉亚·特里。

    作为新兴科学的支持者,他看乔吉亚·特里这种古典学科的支持者可是老不爽了:

    “罗峰同学,我无比乐意为你效劳。”

    “能在这种大事上出一把力,实属我人生之幸——话说写记录的时候可以多花几百个字写写我吗?”

    徐云抬头看了看他的斑秃:

    “当然可以。”

    看着相视而笑的二人,乔吉亚·特里本就阴沉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

    又过了几分钟。

    小麦再次哼哧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