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风流(珍藏修改版未删减全本)_分卷阅读12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50 (第1/3页)

    国的武备之事怕是要落后。但既然已经决定停战不打,武备滞后倒也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唯一担心的是明人撕毁协议悍然发动进攻,若真是如此的话,以鞑靼国如今的实力,就算武备齐全,恐也抵挡不住。

    于是乎,经过数日的争吵,最终巴尔斯还是拍板下了决定,和宋楠签订了以粮食布匹换取国中精铁和部分马匹的决定。在价格上自然是吃尽了苦头,宋楠几乎将粮食卖成了珍珠价,鞑靼国上下大骂之余,却也不得不咬牙签订了协议。

    按照宋楠的请求,朝廷下令恢复黄河以北的原大宁卫、东胜卫、开平卫,形成三点一线的防御体系,同时计划在纵深侧首设立五原卫、得胜卫、平北卫、山南卫等四座卫所,形成七子连珠的联合防御体系,将长城沿线的防御纵深往北推了八百余里,牢牢控制住河套地区。

    兵力的配备也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原山西陕西几大边镇一下子成了内陆的城镇,其所配置的兵马也将相应北移。但其实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建设这些卫所的钱财和将来的补给线,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些卫所都是站不住脚的。

    但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半会便能成功,大的方略先定下来,之后才是艰难的建设过程,宋楠心中随有方略,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张安率西北四个卫所官兵奉命留守黄河以北稳住局面,这四卫两万余兵马担负重建东胜卫和喀拉江南岸的五原卫,形成东西两道屏障。同时也监督鞑子兵马的行动,对鞑子还是多长个心眼为好。

    保证这四卫兵马的供应相对要简单的多,杨一清建立起了高效的后勤补给链条,东面从山西通道运抵,西面要困难些,需要从宁夏镇中转,但因为整个黄河各处渡口都已经在大明囊中,倒也不用从沙漠中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