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75节 (第6/8页)
多人眼中的箭靶子,连街道上跑来跑去的几岁小孩子都知道“索相玻璃”。 “索相”的名号由朝堂上传入了民间,赫舍里家已经成为了玻璃的代名词,连埋头种田的庄稼人在地头上闲聊时,谈及最多的也是内城里的太子母族有钱、十分有钱! 索额图先前在赫舍里府邸外摆放玻璃镜子的saocao作,算是彻底将“赫舍里家的玻璃”打出了名号,随后皇家玻璃厂的玻璃一经售卖,就燃爆了整个京城。 大清本土生产出来的玻璃成本低,在品质上甚至比漂洋过海来的洋人玻璃还要更加透明纯净,有眼光的商人们早早地将自己店铺里里外外换上了玻璃窗,看稀奇的老百姓们被吸引入铺子,尽情消费。 走南闯北的行商们,眼光也是极其独到的。每天都派人守在玻璃厂门口,只要一有玻璃就大批量购入,而后小心仔细地用软布包装好运送到南方高价倒卖,江南富人云集,一来一回,赚差价赚的盆满钵满。 家里供有读书人的老百姓也咬咬牙将家里的白纸窗户换掉了一两个,学子们最爱坐在明亮的玻璃窗下看书写字,一首一首赞美玻璃的诗词也跟着传了出来。 即使家境不太好的人家,也会花几文钱去买个玻璃碗、玻璃瓶之类的,放到家里也能当个稀罕摆件。 待户部将玻璃厂一个月的盈利账本送到帝王御案上,丰厚的利润把康熙都吓了一跳,遂决定等到明年要在江南也选址建玻璃厂坊。 花无百日红,事物往往是盛极必衰。 晴嫣心里明白,单靠眼下玻璃的功劳还是不足以帮助赫舍里家挣得一块足够大的免死金牌。 自古以来民以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