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_第四百二十四章 细小的变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细小的变化 (第1/6页)

    而它的投资是3500万左右,也就是说,电影还没上映,资方就已经回本了。

    原版的《天下无贼》中,刘德桦的片酬是700万,刘若樱是300万,俩人就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投资。

    但现在,褚青的片酬是450万,周逊还没刷到电影咖的程度,要更低一些,仅有180万。那么,冯晓刚就多出将近400万的资金空间,用来cao作电影。

    所以他要求的更细,拍摄的更精致,也把演员折腾了一遍又一遍。

    其实冯导是个挺有境界的人,他出道靠的根本不是大众商业片,而是小成本的讽刺喜剧,尖锐酸辣,尺度极吊的展现世情现象。

    人家拍《一地鸡毛》的时候就说了:更接近我的生**验与艺术追求,也更贴近观众。我静水深流地,把它拍成一部去掉俗气、脂粉气的墩墩实实的好片子。

    你看看,这就叫埋在米饭粒中的白珍珠,扒拉扒拉才发现,人家原来是有内涵的。

    可到了《甲方乙方》那贺岁三部曲出来后,许是表达形式太嘚儿,许是市场太饥*渴,不知怎么的,冯晓刚忽然就变成国内的商业片代表了。

    这特么能忍嘛?

    于是在2000年,丫脑子一抽,就鼓捣出了《一声叹息》,以彰显自己的艺术追求。结果咧,观众压根不买账,说我们不爱看这个,你就给我耍贫犯贱,往俗了整!

    之后。他便拍了《大腕》和《手机》,一边矫情着,一边进行着商业与艺术结合的尝试。直到《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