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七十四节 规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节 规划 (第4/5页)

还增加了修路的成本。因此原本有人提议把大世界建在黄埔的提案就被否决了――黄埔到广州城的距离,除非广州站同时配套一条小铁路运送客人,否则根本无法吸引客源。

    “距离城池,不宜超过5公里――道路良好的状况下,徒步就得一小时了。这样会大大缩短市民到我们大世界的频率。”

    一个市民从家中出发,到出城,平均算他半小时路程,出城之后还得再走一小时,来会就是三个小时。花在路上的时间太多,他就不会经常到大世界来。大家讨论下来以2~3公里适宜。

    背靠珠江主要是为了便于取水和排水。大世界的用水量很大,不能靠水井和小河供给。至于排水,自古至今大江大河就是天然的排水渠。

    建造在珠江边也便于货物运输和保持威慑力。必要的时候海军的炮舰岸边一停,不管是支援商站坚守还是掩护撤退都很方便。

    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定在大东门往东2公里再往南一些,大致就是旧时空的大沙头旧货市场或者星之光电器城一带。这一带是珠江沿岸的淤积地带,大多数是无主的官地,征地拆迁工作量小,地方又开阔,可以容纳他们的野心。

    “不过,要盖大世界这么一个巨型建筑,建材供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能靠临高给我们运……”梅林看了看这个设计图,尽管设计图不完全符合张易坤的设想,但是在体量上是完全按照这伙人的意思设计的。这个“五角大楼”的每边边长有足足200米。整个大世界的周长差不多就是1公里。

    周长一公里的建筑群,在本时空的规模几乎可以算是一座小城市了。梅林是干过工程上的项目经理的,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工程量和需要建材的数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