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节 教育基金会 (第5/5页)
难的附生、增生列了个名单在县学附学,也发给六斗米。原本在读书人口中声誉不大好的髡贼们忽然就变成了“澳洲人”了。 熊卜佑办成了这件事情,心情很是愉快。他带着人出城,坐上县西门-百仞城的公共牛车――在试运行牛车的货运体系之后,单道谦又搞了一个简易的牛车公交系统。在博铺和东门市各设一处总站,总站设有临时牛圈、车辆修理所。从早晨五点开始到下午四点,每隔一小时发车一次。沿途设有若干上下站点。使用的是双牛牵引四轮大车,车上设有座位和上下的踏脚板,还有雨天用的摺叠式车棚。为了方便习惯携带大量物件的本地农民,在车箱外侧还安装了用来外挂藤筐和零散货物的行李架。 这种牛车不仅供穿越者乘坐,也供土著使用。票价极廉,流通券一分钱就可以从博铺坐到东门市。随着他们在西门外建设了学田庄,公交路线也就延伸到了县城西门外。票价增加一分――二分钱就可以坐车到县城。这大大方便了沿途的百姓出行。 公路和牛车公交系统让临高的百姓们逐渐的意识到了什么是公共服务――这种由官方提供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几乎是不存在的。穿越集团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临高县衙门的所作所为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公共牛车的定时性还把精确时间概念慢慢的灌输到百姓们的脑中。 遗憾的是穿越集团还没能造出钟表来,无法进一步的向土著灌输现代时间观念。钟利时博士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开发无线电上面了――这个比钟表更要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吹牛者的临高启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