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一百四十四节 甲板上的三个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节 甲板上的三个人 (第2/5页)

外砂石地面的临时堆栈区。

    由于发动机计划涉及到台湾、济州、山东登陆,基本都没有现成的港口码头可以利用,只能靠小艇转运,所以联合后勤总部和工业口的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快速构建的码头栈桥。要求指标是退潮时延伸到海里的部分依然有4-5米的水深,方便停靠卸货。最后大家选择了采用预制水泥驳船搭建浮动栈桥的方式,而永久性的码头则采用技术难度最低的重力式码头。

    李炎在掣电号上悠闲的看着忙碌奔走的人群,他甚至拿了一把椅子坐在甲板上吹着海风。不时的用望远镜眺望沙滩和海面上的情形。

    李炎是作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来观摩蓬莱1631演习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发动机行动中的情报工作”。

    他瞥了一眼同样坐在甲板上“观摩”,毫无表情的午木――政治保卫总局里的元老和归化民干部,除了赵曼熊之外,每个人的脸都是这样不苟言笑的表情。这种奇怪的现象让李炎很是好奇。

    午木穿着一件白色的制式衬衣,特殊的蓝色领章表明了他是“元老院的剑与盾”政治保卫总局的一员。

    他们两人都是来参加在马袅堡举行的关于军内情报和政保体制改革的情报安全联席会议的。在这次为期二天的会议上,伏波军内以青年军官俱乐部策动的元老军官中的少壮派提出的设立军事情报局和军政治保卫处的提案。

    随着军队的扩张和专业分工的。军内要求建立独立的军事情报局的呼声越来越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军事、地理情报收集、俘虏审讯等需要。有一部分元老军官要求军内的十人团组织归军方完全管辖,设立政治保卫处――在军内设置总政治部来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