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五十三节 鸿基站的消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节 鸿基站的消息 (第4/5页)

力工之外,这批人中间还有少量经过培训的文书、卫生员和一些技术工人,包括铁匠和木匠。

    工人翻了一倍,事情做起来就更快了。工人们用预制件建造起来了木制栈桥。原先的土围子也被扩建――环绕土围子修起了第二道土堤岸和壕沟。新得土堤圈占的面积大为增加,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外堡”。归化民工人的住宅、行政设施和仓库等等建筑设在外堡内。从船上还卸下了6门24磅大炮,归化民工人也全部装备了民兵的标准套件:头盔、标准矛和砍刀,使得贝凯的安全感大为增加。

    大波航运的船回程的时候装走了一百多吨无烟煤,数量虽然少,却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司凯德拿着这件事在执委会会议和元老院大吹特吹。消息还上了《临高时报》。贝凯接到这些消息之后有喜有忧:这下自己非得在这里“产煤报国”了。

    有了归化民工人和土著管理人员作为骨干,贝凯重新整理的工作流程。归化民工人立刻开始着手修建一条轻型小铁路。从煤炭堆场一直延伸到猫屎一号矿坑。上面运行的是从临高运来的矿石斗车。矿工们现在分成小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一个3人小组使用铁铲挖煤,能很快的装满200kg载重的斗车。而一个人就能能迅速的把这车煤弄到堆场去。有3个斗车工和3个铁铲工。以一天10小时工作量计算可以得到7~8吨煤。平均每人包括归化民工人在内,大约有二百人在矿上工作。每天的出煤量可以达到250吨以上。这个出煤量已经足够让大波航运开通运煤专线了。琼海煤这艘大船终于做起了名副其实的工作,成为运煤专用船。

    煤炭运量的激增,使得煤炭在鸿基的装卸又成为瓶颈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