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1章:世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 (第3/10页)
十名刚从国子监入仕的小官。 这百多名小官是各州推荐给朝廷的青年才俊,大家经过贵族式的科举考试,有门路的官宦子弟皆已通过家族关系入仕了,剩下考得好却没有门路的人,尽皆成为吏部的预备官员,他们一边在国子监深造、一边等待朝廷的安排。 这一次临行之前,杨集向杨广索要人才,并且表示凉州需要有才华却没后台的寒士,而杨广本来就打算将凉州营造成一个没有大世家大门阀渗透的净土,所以杨集的主张与他不谋而合,令吏部将这些在国子监虚度年华的寒士、世家旁庶子弟尽数移交给了杨集。 对此,朝中各大势力代表倒是没有多大意见,一方面是凉州三面皆敌、条件艰苦,远离亲人不说,还有战火之险,也只有这些无入仕之门、锐气十足的年轻人愿意来;另一方面是凉州被杨集经营成了世家门阀的禁地,若非强制命令,没有人愿意把自家子弟送来,免得被杨集以‘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收拾。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并州有太多空缺可争,这便使得鸡肋般的凉州对世家门阀没有多大吸引力,再加上前面的两大因素,所以大家对于杨广的安排没有异议。 在这一百七十名随行小官之中,有一人格外令杨集重视,此人乃是京兆杜氏旁支子弟杜如晦,他饱受吏部侍郎高孝基的赞赏,称他才华横溢、果断务实,有宰相之才。杜如晦此番受命为凉州参军事,正式成为杨集麾下一名小吏。 除了杜如晦等三十人进入州牧府为官以外,余者主要是鄯善、且末、西州、庭州的新官,他们将要在张掖培训一个月之久,等熟悉凉州制度,再散往各地,若是无法胜任地方官员之职,也可进入凉州的教育系统,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三学博士(老师)。 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