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章 (第3/3页)
。 “之前说起丁口税,这只是古代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唐朝一开始税收制度主要采用的是租庸调制,中期之后采用的是两税法。” “唐朝的租庸调制是这样规定的,接受国家田地的男丁,每丁每年要缴纳粟两石,服劳役20日,这就是租和庸,至于调,则是每户要向国家缴纳绢棉布麻若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田地是归国家所有,并且授田给各个男丁耕种,他们采用的是均田制。”伍爱华说道。 “在均田制的规定当中,所有的土地归国家,国家根据各个户人口的年龄、性别、身份,还有身体状况,给予授田,主要分为永业田、口分田、职分甜和赐田。” “永业田是可以被子孙继承的,口分田是根据家里的人口数量来确定的,职分田则是根据官员职位确定,而赐田是皇帝赐给有关的贵族和官员。” “一般情况下,授田百亩,永业田占20亩,口分田占80亩,这是一个成年男丁的可以获得的授田数量。” 【一百亩这么多?】 【我们家只有十几亩,粮食和青菜都不用买的。】 【那时候种田和我们现代种田能一样吗?没有良种化肥农药,不给那么多田地是会饿死人的!】 看到后人说十几亩就完全足够全家的口粮,唐人羡慕不已。 与此同时,明清的人也羡慕唐人,居然有国家给的一百亩田地。 伍爱华没有注意田地的数量问题,继续说道:“到家里男丁数量不足的时候,口分田就会被收回,这也是为什么说孤儿寡母很容易活不下去的原因。” “不仅仅是普通人的妻儿,官员的妻儿也会面对相应的情况,因为官员如果没有获得额外赐田的话,他们死去后,职分田并不会被保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