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节 (第5/10页)
识得太多, 已经不会再对主家的财富升起惊讶的心思,只是非常平静地阐述。雪姑见阿四饮尽甜茶,顺手再添一勺:“四娘是有要用钱的地方吗?” 阿四捧着茶碗说:“嗯,我想在鼎都里选一宽阔院子,收养民间女子读书识字。本想着我是不是能养得起,现在看来就是千百个也是没问题的。” 知识改变命运,她顾及不到千万人,能帮到千百个人也是好的。 雪姑道:“鼎都内早有这样的所在了,是早年陛下设立的学馆,分文不取,便是先生都是弘文馆中调去的。” 初立时,其中多是庶民家的女儿,皇帝游历时捡回来的孩子们也都在那儿长大,时至今日,大多三十许,或是站在朝堂之上,或是远为一方母官。可惜经年累月,不免被有心人看中此间利益,能入学馆门的学生出身愈发好,如今多是富甲一方的巨贾和小官家的女儿了。 盖因都是女子受益,上头也并未多插手,只是不如往日纯粹,入学的孩子都是不缺衣食的了。 阿四升起好奇心:“那我们哪天去看看吧,是在长安县还是万年县?有了前例,我照猫画虎仿一个也省事。” 雪姑不阻拦阿四的决定,事先提醒:“如果四娘打定主意,务必要与太子殿下和诸王一并行事才好。”幼子效母不是坏事,但不得不顾忌人心。 阿四四仰八叉倒在床榻上:“是该叫上阿姊,管事最麻烦,要是我能只出钱不出力就好了。” 阿四兴致起来,不许人提前往学馆递话,让雪姑谁也不告诉,出门时只说要去兴庆宫探望太上皇。阿四推脱了禁军,只带上二三便衣护卫,自己身上的衣物也是选了又选,最终从垂珠屋里翻出一套她入宫前的旧衣裳。阿四的身量比寻常孩子高,幸好民间制衣多要藏三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