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_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章 少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章 少年 (第1/5页)

    转了一圈,自然还要去看看校场上训练中的候补缇骑们。

    “这些全是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少年郎,”一边走,武志文一边介绍道:“都是将门世家子弟,全部是初通文墨,晓畅军务,在这里,就是更进一步的培养他们的军人气度和纪律,当然,武艺马术射术,还有军务指挥,也是学习的重点所在。”

    “哦,这么一来,岂不是未来的将官么?”

    “是有这种打算。”武志文也不欺他,笑道:“缇骑是太保预备练成三万人以上的纯骑兵队伍,现在刚开始拉架子,也在准备战马,军官自然都是当务之急。这些少年郎再过三五年出去,可不就是现成的军官?”

    明朝的军官其实已经是世袭制度,老子是指挥使,儿子就是指挥使,老子是百户,儿子当然也是百户。

    至于合不合格,且再两说。

    边军是营兵制度,但营兵的军官也是从卫所里调去的,军户想在营兵里出人头地,也得看祖坟上冒没冒烟,一般来说,一个军户入营当兵,到老有幸活着退伍时,最多能干到火长。

    而一个百户官入营,自然而然的就是军官,升到游击将军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最不济,也能干个守备。

    这当然是不公平的,但在朝官看来,这有益于军队的稳定,将门世家与国同休,忠诚度上当然靠的住,用这些人,当然比提拔一个小兵要强的多。

    于是明朝军制就这样定了下来,可以看到,明朝的名将没有一个是出自小兵家庭的,最不济也要是个特殊人才,比如秀才出身的李成梁。而普遍的情形就是将门世代是将门,比如戚继光家,就是世袭的卫指挥佥事。

    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形,张佳木虽不愿意,但精力还暂且放不到这上头来。而且,当时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