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5节 (第4/6页)
优秀人才。 但周瑞不同,赵院长不是傻子,他是与国际接轨,又不是与反贼接轨。 “但对方的反应……杨校长,还是你来说吧。” 杨校长轻松道:“老赵你这说的,和遇到什么困难一样,凭空给小周制造压力。” 这位大佬又点了一根烟。 “我们有一项和mit的人才互通计划,每年有十多个直推名额,那边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过去,可能会考虑停止与复大的长期合作,理由是近两年推送的名额质量过低一类的。” 话可能说的没那么直,但复大这边前脚拒绝放人,mit后脚就来提这个事情,其中的威压意味再明显不过了。 “册那,我们过去的都是好苗子,不比他们推荐信砸进去的强一百倍?我过来,就是和老赵讨论这件事的。” 每年十多个直推mit的名额,这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已经属于非常核心的利益了。 代表着学校的软硬实力,也代表着对人才的吸引力。 至少在10年这个点上,国内大学的声望和排名,受这种东西的影响很大。 比如清北二圣,谈论他们多么牛逼,普通人能说出什么研究成果么? 但送了多少学生去国外深造,尤其是多少去了顶级大学,那才是邦邦硬的招牌。 就和普通高中标榜自己,一般会用送多少人去了清北来说事。 而清北标榜自己,则会用送多少人去了哈佛、mit说事。 不要觉得是复大如何,当下风气如此,这套体系和观念,扎根几十年了。 杨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