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7章 坐而论道 (第1/4页)
“老师的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卫世杰感叹道:“可惜啊,现在像您这样敢说真话一针见血的大师,是越来越少了。” 祝庸之哈哈笑道:“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话我一定程度上赞同。但并不是说,后来的学者,能力不如我们,而是说现在的社会氛围,就不可能诞生大师。” 向晚晴当记者,最喜欢刨根问底,便问:“祝老,为什么呢?” 祝庸之说:“何为大师?钱学森是大师,季羡林是大师。钱学森研究火箭,季羡林长于梵文。我想请教各位,你们懂火箭与梵文吗?” 看众人摇头,祝庸之又问:“既然不懂,你们为何认定钱、季二人为大师?” 屋内又是一片沉寂。 还是祝庸之开口道:“那是因为他们的成就,在学术界得到公认。最后你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认同了这种说法。想来也不奇怪,既然是大师,必定在某一领域造诣颇深。普通人如何懂得他们在研究些什么,当然只能尊重学术界的公评。” “这和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有什么关系?”向晚晴继续问。 祝庸之说:“要让普通人也认可学术界的意见,学术界自然就要具有很强的公信力,甚至得堪称社会道德的良心与底线。也因为这份公信力,当学术界说某人是大师时,外人才会相信。现在的学术界,还有什么公信力吗?你们也都看到了,在中国,专家已经成了贬义词,几乎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