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_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见 (第2/5页)

多所。其中又按照与朝廷的亲疏远近,分为三六九等。第一等当然是历代皇帝以国家的名义敕修,而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所在:

    比如:唐太宗时的龙兴观(位于崇化坊);唐高宗时的昊天观(位于保宁坊);唐中宗时的先天观(位于务本坊);唐睿宗时玄真观(位于崇仁坊),唐玄宗时的崇真观(位于新昌坊)等等:

    第二类则是天子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亲属,祈福和祭奠所敕建的场所;比如东明观(位于普宁坊),昭成观(位于颁政坊),太平观(位于大业坊),福康观(位于崇业坊),类比大慈恩寺的典故。

    第三等是民间涌现的有德修士和被朝廷招辟的隐逸,比如黄冠子李淳风、罗浮真人叶法善、西华法师成玄英、正一先生司马承祯、通玄先生张果老等历代玄门名家,所停驻和传教的道场。

    第四类才是上清、茅山、楼观等各大道脉的法师;弟子,所建立起来的下院,分馆、别观等,传统意义上承当各种日常法事的宗教场所。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富家大贾自募自建,并私人供养为家祠一般的中小道观,乃至连官府都未曾报备过的野观,尚且不算在期间。

    而女冠修行场所几乎占了一小半。其中最有名的无疑就是,提供皇家成员净修的馆院;比如玉真公主的玉真观,金仙公主的金仙观等等;差不多就是原本这些公主的私宅别业,换个招牌而已。

    又比如,唐玄宗为了曲线救国式的完成爬灰大计,而专门专门修建了太真观。然后,让自己的儿媳妇先出家为女冠,再以太真居士的身份奉诏入宫侍奉修行,完成了寿王妃到杨贵妃的身份转变。

    因此,这些带有皇家、贵族、官宦背景的女观,又比寻常的寺观更加风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