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_第一百三十三章 馈赠(4000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馈赠(4000字) (第2/7页)

立了所谓七海经略府并立碑题记;号称“江河所致,日月普照,皆为汉家臣妾”的一番不世伟业。

    作为百年征拓运动的发源地和宗主上国的大唐本土,也得以汇聚了海内、外域的物种精华,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随着历代外藩臣邦、远国异域,不断进贡和输入之下,举目当世,囊括地域最广、最为齐全的马种。

    因此在大唐中兴百年的承平日久下来,长安城内不但有了相对先进,而功能齐备的养马行业和配套的马车制造产业系列;同样也通过特定的选育和培养手段,荟萃成形了庞大而繁复的,古今中外诸多良马、名马品种的谱系;

    其中大致分为军马中的挽马(牵挽/驮载),战马(骑乘/冲刺);民马中的赛马(短途爆发)、行道马(平稳/耐力)、田猎马(出游/狩猎)、驽马(拉车/耕作)等等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功用。而这个裟露紫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可达鸭如数家珍的介绍,这匹裟露紫,据说源自青塘大都护府(今前藏及青海地区)下西海(青海湖)龙驹岛的品种,与来自小(后)波斯国(里海南岸的泰伯里地区)输入的安息马,所杂交而成的一个相对稳定和出色的田猎马家系。

    然后,再加上为了骑乘游猎和代步的需要,从小就按照亲人方向的进行驯顺,因此,在诸多特色专长和用途的马种谱系当中,算是综合属性相对中庸,又亲和性偏上的品种。对于江畋的日常需求来说,也是恰如其分的投其所好。

    毕竟在这个时代,拥有一匹好马就和后世拥有一辆豪车一样,不但方便出行的需要,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春夏之交,骑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