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8-385 (第20/37页)
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古典诗歌,特别是七言律诗,到了杜甫那里才臻于成熟,而五言排律(如和各种组诗(如才开始成为重要的诗歌样式。用诗歌来议论,在杜甫那里也得到成功的尝试。 二.杜甫和李白一样都时刻关心着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但杜诗中对于政治形势变化的敏感程度则是其他诗人所不及的。在安史之乱前,杜甫就写出了象这样感时伤时的作品,对于朝廷穷兵黩武的政策和统治集团奢侈糜烂的生活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在安史之乱前夕,当杜甫探亲回家途经骊山华清,耳闻唐玄宗和宠妃杨玉环沉醉于仙乐阵阵时,他表示出对形势的深度忧虑和对危机的敏锐预感,写下了这一千古不朽的长篇,诗中发出了“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的严正警示,使千余年后的读者读后仍然受到心灵的震撼。这是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所望尘莫及的。 三.杜诗反映的社会生活之丰富广阔,抒写的人民群众哀乐之真切动人是其他诗人所无可比拟的。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三十年中都致力于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许多重大的题材都进入他的视野,艺术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三吏”“三别”等大量的优秀作品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是对安史之乱后“万方多难”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直到诗人临终前,还写出了“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关怀时局与民生的沉痛诗句。因此,杜诗被誉为“诗史”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好啊!” 白洁拍掌叫好,“就是这些吧?” 片刻的停顿之后,顾清的舌尖又开始围着林俊逸的蟒头棱打转,小手还在他的囊上不停抚,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些招数,在这多重刺激下终于控制不住腰眼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