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七章 改进 (第1/6页)
针对第一代地面战平台的改进工作,主要集中在火力上。 相对而言,这么做的花费也最少,效益却最为明显。 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地面战平台的性能得到了证明,特别是反装甲平台体现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在与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对决中基本上完胜。在大规模地面战中,被彻底摧毁的反装甲平台只有三十八辆,其中二十四辆是被路边炸弹炸毁的,只有十四辆被印军的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击毁,而这其中又只有六辆是被m27a1打出的穿甲弹从正面击毁,其余均是侧面与后部装甲被击穿导致损毁。但是在此之后,地面战平台遇到了新的对手,即美国陆军的装甲平台。 根据军事情报局在二零四六年初提供的情报,美国的装甲平台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不但配备了线圈电磁炮,而且很有可能配备了第二代压电感应式复合装甲,对动能穿甲弹的防护能力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如果以m27a1为参照对象,那就意味着,反装甲平台配备的线圈电磁炮只能在三千米内打穿美军装甲平台的正面装甲,而且这还是较为乐观的估计,实际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受此影响,中国陆军首先考虑的就是改进火力系统。 实战已经证明,在装甲会战中,火力是第一要素,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其他性能都是白搭。 为此,陆军在二零四六到二零四七财年度,就为八十毫米线圈电磁炮投入了上百亿元的研制经费。 相对而言,线圈电磁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