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限制军备条约 (第1/6页)
限制海军军备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不是大家都很克制,谈判早就演变成斗殴了。 按照李明阳的授意,牧浩洋在谈判的第一天就提出,应该根据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定海军规模,而且限制条款要根据经济发展进行调整,而不仅仅针对签署限制军备协议时的经济实力。 原因很简单:海军规模受经济规模制约,与其他因素的关联并不明显。 必须承认,牧浩洋的提议很有道理。与陆军不同,海军与人口数量几乎无关,与一个国家的资源也没有多少关系,能够维持一支对大规模的舰队,基本上由国家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决定。 问题是,美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提议。 原因同样简单:预计到二零三五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将超过美国。如果按照牧浩洋的提议限制海军军备,那么到二零三五年,美国将自动沦落为二号海军强国,中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成为海洋霸主。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海洋霸主会心甘情愿的把霸权交给后起之秀。 要知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二十多年,德国就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体。 按照钱德勒的提议,应该采用限制核武器的方式,限制海军军备。 为此,钱德勒甚至答应五个核大国拥有同等的海洋权利,即可以在国际海域进行不受限制的军事行动。 作为回报,中国与俄罗斯必须接受美国提出的其他条款。 最重要的,就是按比例限制海军规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