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三章 狂妄自大 (第1/6页)
二零五六年二月十日,第一批十座经过改装的海上基地到达前线。 与“战术型海上基地”相比,这种“战略型海上基地”的主体结构一样,因此在使用中仍然可以搭载战术战斗机,主要区别是多了专门为支持轰炸机而改装的附加平台,比如维护平台、停放平台、弹药储运平台等。这种简单改装,一是可以使用之前的战术海上平台,以便降低改装费用,二是能够缩小工程量,加快改装速度,三是避免烦琐的测试,尽快投入实战应用。 经实战考验,战略海上平台具有非常高的实战价值。 当时,一座配备两套停放平台的战略海上平台能够搭载五十架轰炸机,前沿部署时能把轰炸机的作战半径缩短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五十架轰炸机的作战效率,相当于部署到后方机场的一百架轰炸机。十套战略平台,总共搭载了五百架轰炸机,其实际作战效率相当于后方的一千架轰炸机。 后来,空军发现,可以把停放平台增加到四座,即在保留两百架战斗机的情况下,把轰炸机的携带数量增加到一百架,也不会对轰炸机的作战效率产生明显影响,相当于把战略海上平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一倍。 得到空军的好评之后,海军开始改造更多的战略海上平台。 可惜的是,当时海军手里就只有十座海上平台,而新增的海上平台都没能在战争结束之前投入使用。战后,这些海上平台全部改装了海上航天发射场,开始为航天服务,也算得上是废物利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