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切入点 (第1/6页)
不可否认,盟国有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战爆发前,大家团结在中国周围,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或者有共同的目标,而且都认为支持中国,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或者达到共同的目标。现在,在大战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共同的敌人即将消失,而共同的目的也将实现,自然应该为战后的世界秩序、或者说是新的游戏规则着想了。 事实上,大部分盟国都有同样的目的,即在大战胜利之后,共同瓜分战争果实。 首先得承认,盟国在这场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巴基斯坦在整个大战期间贡献了二百四十万兵力,有上百万巴基斯坦军人与中国军人并肩作战,近四十万巴基斯坦军人战死沙场,还有两倍于此的巴基斯坦军人在战场上洒下了鲜血。没有他们,中国至少要多伤亡近百万官兵,而且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穿上军装,走上战场。除了贡献军事力量,巴基斯坦还在整个大战期间承担了百分之八的军事物资、百分之九点七的重工业产品与百分之十点二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任务,仅输入中国的物资就占到了中国在大战期间总进口量的百分之四。 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巴基斯坦提出要求并不过分。 当然,印度也差不多。虽然在整个大战期间,印度只提供了不到四十万兵力,仅排在第六位,但是印度承担了百分之二十三的军事物资、百分之二十七的重工业产品与百分之四十八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任务,输入中国的物资占到中国进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十二,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