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与时间赛跑 (第1/6页)
八月二十一日,在联合欧盟与俄罗斯之后,中美共同发表了第一份灾难应对行动方案。 不可否认,这是一份由强国主导的国际行动方案。 按照中美提出的基本原则,将对近地轨道空间的使用权进行明确划分,标准则是各国在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动中做出的贡献。说得直接一点,中国与美国将主导清理工作,其他国家协助参与,最终根据各个国家参与的程度,来划分有限的近地轨道资源,准确的说是利用外层空间的权利。 毫无疑问,四个核心成员控制了绝大部分近地轨道资源。 中国以提供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获得了近地轨道空间百分之三十三的使用权。美国通过提供强大的发射能力,以及制造垃圾捕获卫星,获得与中国同等的使用权,欧盟与俄罗斯则通过参与卫星制造工作与发射工作,各获得百分之一十四与百分之一十一的使用权,剩下的百分之九的使用权,由其他参与国,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具有一定宇航能力的国家分享。 毫无疑问,这项由超级大国主导的外层空间利用协议,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秩序。 要知道,在未来,人类的发展希望肯定在外层空间,而近地轨道是进入外层空间的起始站。 别的不说,在可控聚变核能领域,就得把重点放在月球上。 在可控聚变核能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之前,主要原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资源非常有限,月球上才有可以大规模开采的氦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