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推波助澜 (第1/6页)
七月下旬,一些由军事情报局提供的关键情报,更加让牧浩洋认识到,陆雯搞出来的反重力场技术将是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准确的说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这场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 当时,军事情报局提供的第一份情报与美国的第六代战斗机有关。 yf-51已经在七月初试飞,各项性能都超过了设计指标,马歇尔在第一次试飞后就要求马上进行量产,并且要求承担研制工作的洛马公司在一个月之内,向美国空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交付第一批模拟飞行训练设备,以便让军队提前培训飞行员,或者说让飞行员熟悉新式战斗机的cao控系统。 按照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yf-51的试飞工作肯定得持续到年底。 只是,量产很有可能在八月份开始,首先生产的是原形机,主要提供给空军、海军与陆战队航空兵的飞行训练部队,让飞行员在模拟飞行训练设备上完成初期训练之后,进行实际飞行训练。 紧接着,就是初期量产型,投产时间肯定在十月份。 与原形机相比,初期量产型的改进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完善战斗机的武器系统,使其具备有限的作战能力。因为yf-51的设计指标就是全面超越j-33系列战斗,即按照空中优势战斗机进行研制的,所以其最初的用途,肯定是制空与防空,将成为美军中性能最先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 到了年底,低速量产型就将投产。 相对于初期量产型,低速量产型的主要改变在于完善了设计,解决了在试飞中发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