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登门求教 (第1/6页)
在北京呆了两天,牧浩洋以处理舰队的后勤保障事务为名,去了青岛。 此时,腾耀辉已经收到消息,知道易援朝提议由他代表中国军方参与谈判,而黄峙博却认为应该由牧浩洋出面。 虽然是军人,但是腾耀辉非常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腾耀辉不可能拒绝由元首直接下达的委任书,可是他非常清楚,如果接受了任命,哪怕在道理上也说得过去,毕竟他是中国海军司令,而牧浩洋只是在战争爆发前才被招回去的驻外将领,也必然因此成为黄峙博的死对头,更有可能招致非议,得罪包括牧浩洋在内的众多少壮派军人。 更重要的是,腾耀辉与绝大部分军人一样,绝不认同易援朝的对外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傅秀波力主参与的第二次朝鲜战争,开启了一个新时代,随后由黄峙博主导的军事改革,让有才干的军人得到了重用。作为既得利益者,腾耀辉非常清楚,只有积极主动的扩张政策,才能推动国家继续发展,也才能推进军事建设,使更多的军人从中获益。 傅秀波得到军队支持,不是没有原因。 黄峙博在军队里的声望如日中天,也不是没有原因。 抛开个人主张上的偏见,腾耀辉非常佩服黄峙博,还一度是黄峙博的追随者,而他与黄峙博的分歧,主要还是身份问题。 不管怎么说,腾耀辉是海军司令,自然应该为海军争取利益。 换个位置的话,让他当上总参谋长,恐怕也不会一心为海军着想,会更加倾向于黄峙博的建军方针,即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