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百一十五章 光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 光复 (第1/6页)

    平壤会战,成为第二次战役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志愿军来说,这场会战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政治上的意义不用多说,那是政治家的事情。从军事角度出发,平壤会战让志愿军学会了如何使用空中力量,或者说打破了一直由地面部队唱主角的尴尬局面,让志愿军首次尝到了大规模轰炸的甜头。

    不管黄峙博对空军有没有信心,在损失了几百架先进战斗机之后,他不再对空中力量抱多大希望。虽然在第二次战役的组织策划阶段,母祁铁就提出,动用战略空军,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但是被黄峙博一口否决了,因为在他看来,那些h-6提供的帮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地面部队本身就有足够强大的火力,没有必要让空军冒险,更没有必要拿轰炸机冒险。

    黄峙博不重视,不等于空军不会自己想办法。

    在母祁铁看来,黄峙博拒绝使用战略空军,主要还是空军难以适应电磁战,很难为志愿军提供有效支持。

    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谁也不能忽视。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只是实施起来有难度。

    当时,志愿军空军想到的办法与联军采用的办法差不多,即用闭式惯性制导系统取代其他制导方式,提高弹药的投掷精度。虽然很难达到精确轰炸的要求,但是总比使用自由落体炸弹好得多。

    更重要的是,采用了惯性制导系统之后,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增加弹药的投掷距离,让轰炸机在安全区域投弹,不用冒险进入战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