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乐观派 (第1/6页)
与美国不一样,牧浩洋似乎不大关心中东的局势。 十一月三日,与戚凯威面谈后,牧浩洋签署了戚凯威递交的作战计划,让戚凯威把部署在北方防线上的部队缩减到四个主力集团军,抽调出两个主力集团军充当战略预备队,其中一个主力集团军派往中东。 几天后,牧浩洋正式授权戚凯威全权负责中东战争。 也就是说,牧浩洋把中东战争的主导权全部交给了戚凯威,只有在申请增派作战部队的时候才需要向总参谋部汇报。 到此,中国派往中东的军队已经达到三个集团军。 兵力上,中国陆军的三个集团军有十二万人,而美国陆军的四个师大概只有九万人,因此美以联军依然没有优势可言。 有趣的是,戚凯威在接受任命之后,并没有去中东,而是让同时被任命为中东战区参谋长的虞世辉负责前线指挥。当时,戚凯威留在国内的陆军司令部,正在策划更加重要的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当时连戚凯威都不大重视中东战场。 牧浩洋与戚凯威这么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军事情报局在十一月二日向总参谋部送交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俄罗斯正在向高加索地区集结兵力,在三个月内攻打伊朗的可能性大增。 事实上,这正是马歇尔主导下的美军在中东战场上迈出的第一步。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马歇尔出任参联会主席之后,跟卢卡斯交谈了数个小时,对美国面临的战略局势做了全面分析,大幅度提高了俄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