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二百零八章 毁灭之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八章 毁灭之路 (第1/5页)

    进入七月份,最受关注的肯定是再次打响的伏尔加格勒战役。

    这次,魏成龙不但充分吸取了教训,还获得了更加强大的进攻力量,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后勤问题得到了根治。

    六月二十四日,魏成龙发动第二次伏尔加格勒战役时,他手里已经有一支庞大到足以支持所有前线部队作战的战略运输机群,包括六千架dy-1与四千架dy-2,另外还有八千架电动战术运输机。如此巨大的空运力量,是中国军队攻占伏尔加格勒的基本保证,也是在一个月内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保障。

    当然,能够在一个月内攻占伏尔加格勒,也与陆军的进攻战术有关。

    这次,魏成龙没有把重点放在地面推进上,而是采用了陆战队攻打所罗门群岛、特别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术,即完全由空运来支持前线作战部队,以空降与机降的方式夺取敌后机场、或者干脆在敌后修建野战机场,然后让地面部队以机场为根据地,扫荡附近的城镇与交通线。

    可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进攻战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俄联军在曾经创造过辉煌胜利的战场上遭受史无前例的惨败,与不熟悉、以及不知道如何对付中国陆军的新战术有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当时连布鲁希洛夫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防御。

    在这样的战斗中,根本没有前线与后方。

    更重要的是,决定地面部队进攻距离的,不再是装甲部队的突击距离,而是运输机的投送半径。

    当然,准确的说,应该是战术航空兵的作战半径。

    原因很简单,在以空中突击的方式越过敌人的防线、在敌人后方作战的时候,空中支援必不可少。首先得夺取绝对制空权,确保运输机能够安全飞抵敌后机场。其次得全程为地面部队提供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