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节 迷茫与振奋的人们 (第2/9页)
但…… 却一直没有什么思路。 骊乡多山地,超过六成的土地,是在骊山之上的梯田。 山上的梯田,想要引水,千难万难! 哪怕是张侍中计划的小水利,对于这些在山上的田地也是无能为力。 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骊乡百姓就得世代贫困下去。 “是得解决水渠的问题啊……”跟在赵过身后,骊乡现在的蔷夫曾胜,闻言也是感慨不已。 作为太学生,曾胜到骊乡这里上任也有一个月了。 在上任之初,这个过去太学之中的天之骄子,也是踌躇满志,想要造福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建立一个世外桃源。 但很快,曾胜就发现,书上所学的东西,没有多少可以用到实际理政上。 纵然,自己上任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骊乡人民也都很支持他这个新来的蔷夫。 特别是张侍中前些时日在长安面奏天子之时,提出了‘建小康、兴太平’并得到了天子的肯定和赞赏,将新丰县列为汉家‘致太平’的试点。 舆论、民心和人心,一下子就都被鼓舞起来。 除了马家外,骊乡的其他十几户地主、士大夫甚至是贵族,也都纷纷表示‘愿为明公建小康、兴太平鞠躬尽瘁,倾其所有!’。 马原甚至还亲口承诺,乡官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像他开口。 他就算是卖掉全部家产,也一定会支持‘侍中公建小康,兴太平’。 不止如此,还有长安来的贵人,也表示,骊乡是他的第二故乡,愿意出钱出人出力,为骊乡‘建小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