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六:1901_342 北洋和七国经济盟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42 北洋和七国经济盟约 (第2/6页)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河南张镇方的横征暴敛,不仅是为了他自己的贪欲,因为这或许背后也有老袁的指示。

    值得提出,在辛亥革命没有爆发之前,大清的赋税重地就是三个地方。

    第一个自然是江浙地区,也即是狭义上的江南地区。第二个自然是两广地区,第三个才是直隶周边的地区。

    当然了,除了地方缴纳上来的税收之外,大清国库还有一项重要的收税来源,也即是贸易关税。

    但是,显而易见,随着南方各省的独立,随着洋人的支持的晚晴政府的倒台,支撑大清国库的两大税收来源已经完全的瘫痪了。

    而,接任了晚清的北洋却是没有征收赋税的能力。

    毕竟南方是同盟会和光复会的地盘。

    因此,为了支持日益庞大的北洋军队,老袁也不得不增加直隶,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区的赋税,甚至用一些横征暴敛的官员。

    毕竟扩张军队是要钱的,打仗也是要钱的。

    当然了,在原历史上,之所以老袁没有如此快速的陷入财政的困境,是因为老袁的军事实力能够支持老袁控制江浙沪地区。

    毕竟在原历史上,在1913年初爆发的二次革命中,北洋胜利了。

    而这次胜利,不仅成功将同盟会的革命威信打灭了,而且还让老袁成功的拥有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驻兵权。

    当然,有了驻兵权,这就必然会有税收权利了。

    不过,在这个时期,因为秦石璜的出现,因为光复会的盘踞江南,因为二次革命的关键人物宋骄认仍然存在于世,自然老袁就没有开战江南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因为河南战役,老袁不仅将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