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2、野望 (第2/4页)
天下”大义,与当今国际上风行的“大国”、“和平”等思想,异曲同工,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得以风靡全球的核心思想。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张非希望对外输出华夏传统文化,挑来挑去选中武侠。 华夏人向往武侠精神,这种心理各个民族都是一样,就如同西方人对骑士的钦慕,RB人对武士的崇敬,英雄电影是一个不朽的题材。 张非野心勃勃,想要通过电影,把华夏侠士形象展现给世界人民,让武侠文化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消费品,让华夏侠士和美国的个人主义英雄一样,走出国门。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让电影传达的武侠文化综合多国元素,融入世界文化之中。 从这方面考虑,梁玉生、金勇、骨龙、文瑞安等人的小说,都不行,他们在书中体现的思想太过民族化,外国人理解不了,接受不了。 而《英雄》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武侠中的非主流,与当下流行的传统武侠风格迥然不同,它是面向世界和平、响应大国思想的一部武侠小说。它将华夏传统意义上“济困救危、锄强扶弱”的侠士,改变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唐霜的《英雄》,将武侠文化纳入了历史的正轨,赋予了武侠文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正统性。 而正统性,是武侠小说最大的短板,也是一直受到主流文化非议的最大点。 张非心知已经得到了唐霜的认可,说道:“《英雄》要拍成电影,需要对小说进行改编。” 唐霜当仁不让:“交给我来!” 张非似笑非笑地看向唐霜,刚才唐霜考了一番他,现在轮到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