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3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第1/6页)
朱厚熜虽然年少,但胸怀大志,熟读史书。兴王府中请了不少当世著名的名士,朱厚熜跟着他们读史论古,学了不少他这个年纪的少年人学不到的东西。 正因如此,朱厚熜比别人确实要对历史上的掌故和事件要多知道一些。 当杨廷和等三人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在短暂的迷糊之后,朱厚熜立刻想到了史书上经常读到的桥段和场面,那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自己并非皇上,自己甚至连那宝座都没坐上去。登基大典被叫停,自己其实是天下人的一个笑柄。至于太后说的那些话,不过是一种宽慰。杨廷和等人的恭敬,不过是一种态度罢了。 朱厚熜其实很清楚一件事,张延龄的态度是自己能否登基的关键。因为那日张延龄拿出了皇上的诏书,诏书上清清楚楚的赋予了张延龄决定朝政大事的权力。当然也包括新皇人选的权力。 张延龄本身又是朝中重臣,在军民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近年来为大明立下巨大功勋的人物。不久前收回河套,扭转大军颓势,一雪前番战败之耻,更是振奋了大明天下百姓的民心。在大明朝,张延龄已经是神一般的人物。否则皇上怎会立刻给北征军的两位公爷封王? 这样的人物,就算他没有皇上的诏书在手,他的意见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朱厚熜也已经看明白了许多事情,比如皇上驾崩之事,杨廷和他们故意隐瞒消息没有通知张延龄。比如,自己成为皇位继承人选的事情,其实是太后和杨廷和他们的决定,也并没有和张延龄商量。 这说明,杨廷和等人压根就没打算让张延龄参与朝廷大事,甚至有意隐瞒,将张延龄排斥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