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1 (第2/4页)
绣阁的名义给慈善堂捐了几千两的银子用来资助贫穷书生作科考的盘缠。那银子捐了出去也要去对一对名字,看看花销都花在哪一处了。 阮呦想用慈善的名义去为苏绣积累好的名声,要说为了名声,没有什么比哄好读书人更来得有用,一首诗,一篇脍炙人人的文章,就能让苏绣的名声骤起。 当然,她也是真心实意想要帮一帮那些人的,如今她们家也不差这些银子,看见那些书生她就能想起当初还在凤阳村的自家。 她们的一份微薄之力,说不定就能解了一家子的困境。 慈善堂是燕京最大的慈善机构,几乎有百年历史了,起初是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兴起的,每岁一些大官富商都会捐赠银钱用以赡养老人,孩子,来博个美名。 这是私家建设的,门面很大,不少人进进出出。 慈善堂的每一笔银钱都被会工工整整地贴在告示上,谁捐了多少银钱,一眼就能看见。 而捐赠的人到了这来查账,拿到的记录上每一页的纸上都详细地记录着每一笔钱的去处,资助的人什么名字,拿去做了什么,得到捐赠的人也能够被告知善主是谁。 阮呦对慈善堂很信服,她跟着谢娉婷进去,立刻就有人来接待了,领着着她们进了包厢,坐了不一会儿,就有人送了一叠账簿记录过来。 因着苏绣阁一次捐了几千两,这笔银子不小,且又承诺每月都会捐赠银子,因而得了“仁商”的名号,尤其是……正巧赶上了春闱的事,远道而来的清苦学生得了救助,在交谈会上一宣扬出去,苏绣阁的名声就越发的响了。 阮呦一页一页地翻着账簿,心底很满意。 “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