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八十四章 工事不是随便挖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四章 工事不是随便挖的 (第5/7页)

;否则一旦开火,就将是一场灾难。

    机枪工事的话,则是要根据机枪的种类、射界的大小、射击姿势和人员来确定的。一般就是一个直径1.8米的环形区域,上方用原木、泥土和树叶遮盖;射孔则要根据方向、高低射角以及工事前墙的厚度来确定,即外八字、内八字和内外八字三种。

    至于北海军的炮兵阵地,设在了距离主阵地五公里外的密林里。这里位于别拉亚河的南侧,由陈继山的五团负责驻守,必要时可通过浮桥渡河,对久藏所部提供支援。

    刘胜差不多从半年前就开始准备这处炮兵工事,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新移民都没有动用,完全由北海军的士兵自己修筑。为了不被人发现,所有的炮床均为半地下的掩盖工事,同时上面还铺设了伪装。每一座炮位都由三部分构成,中间是射击室,左侧是弹药掩蔽室,右侧是人员掩蔽室。

    因为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平时也没有人来,再加上刘胜还在外围设置了不少暗哨,俄军的密探也无法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为了让俄军的骑兵进入高射炮和机枪的火力交叉地带,北海军在主阵地和炮兵阵地的外围布设了层层叠叠的障碍物,壕沟和铁丝网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选择。

    铁丝网的布设可不能跟修牲口围栏那样简单的拦几道,否则搭个草帘子就能翻过去。这玩意架设起来技术含量很高,所以参谋部派人专门进行了指导。

    北海军的铁丝网是赵新从另一时空购买的热镀锌刀片刺绳,使用的时候直接拉开铺设就可以。每组铁丝网分为两道,高桩和低桩,共设两组,在战壕前的二百米和一百米位置分别布设,铁丝网前还要挖设一条两米深的壕沟。

    高桩是要在地上打入两列木桩,地面露出高度为1.2米,桩距和列距均为3米,交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